問一下三國的問題

問一下三國的問題
成語的由來有許多都是從三國來的,能不能全列出來(關於三國的成語)
請幫我把其中10個成語典故列出
3 個人正在追蹤 7 個解答 7 檢舉不當使用

最佳解答: 車載斗量三國時代,有一次西蜀大軍攻打東吳,東吳孫權派趙咨向魏國求救。 魏主曹丕問:“你們吳主是個甚麼樣的人?”。趙咨說:“吳王是位仁義智慧、有雄才大略的人:活捉魏將於禁而不殺說明瞭他的仁義,取荊州而兵不血刃說明瞭他的智慧;據三州虎視四方說明瞭他的雄才,向陛下求救說明瞭他很懂得策略。”曹丕問:“東吳有多少象先生這樣有才能的人?”趙咨說;“聰明而有突出才能的,不下八、九十人,至於象我這樣的,那簡直可以用車裝、用斗量,數也數不清!” “車載斗量”形容多得數不清。 (《三國誌•吳主傳二》)一匡天下陸績是三國時代吳郡人。 陸績六歲的時候,陸績去九江拜見袁術。袁術給他橘子吃,陸績在懷裡裝了三枚,走時一行禮,橘子掉了出來。袁術說:「陸郎作客還拿人家的橘子嗎?」陸績說:「回去獻給母親。」 孫策在江東時,奉張昭、張紘、秦松為上賓,在一起討論局勢,認為四海未定,須當用武力平息。陸績年少,坐在最後一個座位上,遠遠的說:「從前管仲輔佐齊桓公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不用兵車。孔子說:『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』今天人們不思道德懷取之術,而只是一味尚武,陸績雖然年輕不懂事,私下不安。」 江東虞翻和荊州龐統都是名士,年齡比他大出許多,但都和他友善。 「一匡天下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論語》,「匡」指糾正,就是使天下的一切事得以糾正。 (出自《三國誌.陸績》)放虎歸山劉巴是三國時代零陵人。 曹操據有荊州後,派劉巴去招納長沙、零陵、桂陽三郡。但三郡不久被劉備所得,諸葛亮勸劉巴歸附劉備,劉巴說:“我受命而來,不成當還,理應如此。足下又有甚麼可說的呢?” 後來劉巴入蜀,益州牧劉璋見了劉巴,驚喜不已,每有大事就來詢問他。後來劉璋派法正去迎接劉備入蜀,劉巴勸諫說:“劉備是個英雄人物,入蜀必為害,不可請他來。”既入,劉巴又勸諫說:“如果派劉備去討伐張魯,是放虎於山林。”劉璋不聽。後來蜀地盡為劉備所得。 “放虎歸山” 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,留下禍根。 (出自《三國誌.劉巴》)開門揖盜 三國時代,江東的孫策遭了暗算,重傷而死。他的弟弟孫權這時才15歲,天天啼哭,無法處理朝政。大臣們勸說沒用,都很著急。謀士張昭對孫權說:“現在天下大亂,豺狼滿道,如果你只顧悲啼,不理國事……這好比大開著房門,拱著手把強盜請進來,必將自取其禍。”孫權覺得說的對,馬上換了朝服,登朝理事,視察軍隊,安定了軍心、民心。 呂布被曹操大軍圍在下邳城。謀士陳宮建議呂布屯兵於城外,自己領兵守城,以形成犄角之勢,只等曹操糧食用盡。呂布回去收拾東西,他的妻子說:“你一個人孤軍遠出,如果一旦有變,我可怎麼辦呀?”三天後陳宮來催,呂布說:“我想還是死守城池為好。”陳宮又獻計說:“聽說曹軍的糧草早晚將至。請將軍準備引精兵去斷其糧道。”呂布又被妻子勸住了,出來對陳宮說:“曹操詭計多端,我們最好不要輕舉妄動。”後來城破,呂布被殺。 “開門揖盜”的意思是開門請強盜進來。比喻引進壞人,招來禍患。 (出自《三國誌﹒吳志﹒吳主傳》和《三國演義》)【酒囊飯袋】  早在東漢之時,就已經有了「酒甕飯囊」的比喻。  禰衡,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,性格極為剛強傲物。《三國志.魏志.禰衡傳》中記載:「挾天子以令諸侯」的曹操曾企圖當眾羞辱他,反被他盡情嘲笑了一番。曹操大怒,又不願落下殺害賢士的名聲,就把他遣送給荊州的劉表,想假劉表之手殺掉他。劉表看穿了曹操的用心,又把禰衡轉給江夏太守黃祖。禰衡到江夏以後,又得罪了黃祖,終於被黃祖殺害。  《抱朴子.彈禰》中記載:禰衡曾在曹操面前狂傲地宣稱,自己「呼孔融為大兒,呼楊修為小兒,荀彧猶強可與語。過此以往,皆木梗泥偶,似人而無人氣,皆酒甕飯囊耳。」孔融,是與禰衡同時代的文學家,曾出任北海相,時稱「孔北海」,能詩能文,是著名的「建安七子」之一;楊修,也是與禰衡同時代的文學家,好學能文,以才思敏捷著稱;荀彧,是曹操的謀士,曾幫助曹操取得有利的政治形勢,官至尚書令。禰衡說:他把孔融叫做大兒子,把楊修叫做小兒子,還可以勉強與荀彧交談幾句。除了這三個人,魏國只有木頭人和泥人,雖然有人的樣子卻沒有人的氣質,都是些盛酒的甕、盛飯的口袋罷了。  禰衡這個「酒甕飯囊」的比喻,在五代時期演化為「酒囊飯袋」。  五代時期,中國南方曾經先後出現過十個政權,統稱為「十國」。位於今湖南及廣西東北部一帶的楚國,就是「十國」之一,都城設在長沙,是馬殷建立的政權。馬殷,字霸圖,生於唐末,年輕時是一個木匠,後來應募從軍。唐昭宗乾寧三年,馬殷任潭州刺史;光化元年,遷武安軍節度史,管理潭、衡等七個地方。後梁開平元年,太祖朱溫封馬殷為楚王。據曾慥《類說》卷二十二引陶岳的《荊湖近事》記載:馬殷在楚地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以後,極盡奢華,僭越本分,他的子弟、僕從都有很大的勢力和名聲,但對於文修武治等卻「未嘗留意」。因此,當時的人把馬殷叫做「酒囊飯袋」——裝酒、盛飯的口袋。  馬殷的這個「別稱」後來成為一條成語,用來比喻只能吃喝而不會做事的人。【狗猛酒酸】  《韓非子.外儲說右上》記載:春秋戰國時代,宋國有一個賣酒的人,「升概甚平,遇客甚謹,為酒甚美,懸幟甚高」——量酒很公平,對顧客很恭敬,釀的酒很醇美,酒旗懸掛得也很高。然而,卻沒有什麼人到他這裡買酒。他的酒總是賣不出去,積存的時間太久,都變質發酸了。這個人感到很奇怪,就向一個名叫楊倩的老人請教,詢問酒賣不出去的原因。楊倩老人問:「汝狗猛耶?」你家的狗是不是很兇猛?賣酒的人回答:「狗猛,則酒何故而不售?」意思是說:「我家的狗確實很兇猛,可是這和酒賣不出去有什麼關係呢?」楊倩老人告訴他:「人畏焉!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,而狗迓而齕之,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。」意思是說:人們害怕你家的狗啊!有人讓孩子去你家買酒,狗迎面撲上來就咬,誰還敢再去你家?這就是你的酒賣不出去而變酸了的原因。  韓非講這個故事,是借此比喻奸臣當權而賢人不得任用:「夫國亦有狗,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,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。此人主之所以蔽脅,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。」他的意思是: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,奸臣就如同惡狗一樣,有才能的人想向君主提供治國平天下的方法,奸臣卻擋在道上,像惡狗一樣咬人。君主因此受到蒙蔽,有才能的人因此得不到施展。」  成語「狗猛酒酸」就是由此產生的,用來比喻小人得勢而阻塞了人才的使用。言 過 其 實 三國時,孫權使詐殺害了關羽;劉備悲憤不已,出兵伐吳,想替關羽報仇,不幸失敗,退到了白帝城,最後劉備又憂憤而病倒。當劉備臨終的時候,將復國的重任和輔佐幼主的事託付了給諸葛亮,並且告訴他說﹕【馬謖是虛浮不實的人,他所說的話,往往誇大,言過其實,今後丞相任用他時,要格外的謹慎。】後來,司馬懿出兵攻打街亭,馬謖向諸葛亮請求自願去鎮守街亭,結果因為自作主張,戰術錯誤,弄得街亭失守。諸葛亮以馬謖不聽軍令,將他處死。這時候,諸葛亮突然想起了劉備臨終的遺言,很後悔沒有謹守囑咐,而大哭了一場。【言過其實】這句成語,便是指說話的人,往往超過他自己實在的本領,只會說大話,不會做大事,結果所做的事和所說的話並不相符合,徒惹人笑話而已。這是一句罵人的話。有時,【言行不符】和【言過其實】是被混用的,但是這兩句的意思並不是完全相同。【言行不符】指的是,話和事完全兩樣,例如,滿口的仁義理論,做的卻是奸惡的勾當,言論和行為完全違背;但是【言過其實】是在譏諷專說大話的人,這兩點是不一樣的。 七步之才七步成詩的才能。相傳三國時魏曹植能七步成詩。後指才思敏捷或才思敏捷的人。望 梅 止 渴三國時代,劉備被呂布搶奪了徐州,又攻占了小沛,逼得無路可走,只好跑到許昌那裡去投靠曹操。一天,曹操派人請劉備到丞相府來,一面就抓著他的手說﹕【我對梅子有深厚的感情,那是因為去年征伐張繡的時候發生的事情。當時,烈陽高照,又斷絕了水源,將士們都口乾舌燥,眼冒金星,隊伍是愈來愈凌亂了。我眼看大家疲憊不堪,為了怕影響行程,我便想出了一個計策,指著前面,騙他們說﹕﹃這前面不遠處有一片梅林,長滿了酸溜溜的梅子,我們只要趕往那邊,就可以摘梅解渴了。﹄結果我的將士們聽了這些話,想起梅子的酸味,嘴裡都流出了口水,不再感到口渴了,大家振作精神,不久就真的走到了有水的地方。剛才,我看見後園的梅子已經青熟了,我不禁想起這些事情來,於是邀你來這裡把玩觀賞,喝酒敘聊。】後人讚佩之餘,將這個故事發展的情節,引申成【望梅止渴】,用來譬喻人們是用虛假的現象,滿足實際的欲望。代人操刀一次,匈奴大使入朝拜見曹操,曹操照照鏡,發覺自己樣貌普通,便叫崔琰來假扮自己,曹操在旁操刀直立『代人操刀』就是這樣來的了,但後來變成寫文章請搶手的意思。 杏林春滿在三國時候,吳國有一位醫生叫董奉。他居住在廬山,整天為病人診病,卻不接受病人的報酬。得重病的人,他醫治好了,就讓病人種植五棵杏樹;得輕病的人,他醫治好了,就讓病人種植一棵杏樹。  就這樣經過幾年以後,杏樹就十萬棵了。當地的人們就把這片杏樹林子,叫作「董仙杏林」。董奉在林中修了一間草房,自己住在杏樹林中。待到杏子熟了的時候,他告訴人們說:「誰要想買杏子,不必告訴我,只要端一盆米來倒入我的米倉,便可以自己去收一盆杏子拿走。」有的人想占點便宜,便用半盆米去換整盆的杏子,以為董奉也不會發現。可是林中的老虎卻為他守護杏林,見到偷杏的人,便來追趕,嚇得誰也不敢來偷杏了。董奉每年都把用杏子換來的米,救濟貧苦的農人。傳說董奉後來成了神仙,飛入雲中去了。   這個故事記載於晉代葛洪編撰的《神仙傳‧董奉》。後來,人們就用「杏林」稱頌醫生,用「杏林春滿」或「譽滿杏林」等成語來讚揚醫生的醫術高明。顧名思義三國時期,魏國有個叫王昶的人,在魏文帝時,擔任過太子文學、中庶子、散騎侍郎、洛陽典農、兗州剌史等職。魏明帝繼位後,王昶被封為揚烈將軍,賜爵關內侯。他著《治論》二十餘篇,主張適當改革先人的律令。  王昶為人正直,注重名節,反對浮華虛偽。他給他的兒子、侄子起名字時都用含有謙虛樸實意義的字、詞,體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。有一次,王昶寫信給侄子和兒子時,說:「為了使你們立身行事、一言一行,都符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要求,所以我為你們取了那樣的名字,希望你看到名字,就要想到它的含義,在行為上不要有所違背。  「顧名思義」《三國志‧魏志‧王昶傳》。原文:「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謙實,以見其意……遂書戒之曰:『欲使汝曹立身行己,遵儒者之教,覆道家之言,故以玄默沖虛為名,欲使汝曹顧名思義,不敢違越也。』」「顧名思義」是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。
參考資料:
匿名使用者 · 11 年前
0真讚 0真遜 意見 新增意見

送出

· 剛才不久
發問者的評分
檢舉不當使用

三國無雙,三國殺,終極三國,三國風雲,三國電視劇,三國電視劇線上看,三國電視劇線上看youtube,三國遊戲,三國 中視,三國演義,夢三國,熱血三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trehj 的頭像
    gtrehj

    好文分享

    gtreh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