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釋迦牟尼悟道問題
關於釋迦牟尼悟道問題
請問佛陀悟道
祂到底悟出什麼來???
我知道牠是佛教的創始者
那還沒有佛教之前 難道就沒有佛了嗎???
又或者人人都是佛 都是菩薩
可以幫我解達一下後來佛教的分枝嗎
特別有關中國到達摩禪宗的關係
以至到現代的聖嚴法師 西藏達賴喇嘛
謝謝 有問題我會在補充
更新: To 釋大懺法師
依您的解釋 佛陀也是以凡人為何生存的問題去悟道
去瞭解生老病死 雖然他貴為王子
但他還沒悟道成佛之前 一樣要受生老病死的折摩
請問大概是這樣嗎???
所以他才去尋求解脫之法?
但以現代的人來講真的可以做到不貪不嗔嗎???
更新 2: 因為人的本能畢境是為了要生存
畢境釋迦牟尼是古代人 我覺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生活條件和現代比差很多
因為我不是出家人 我覺得可能出家人比較容易做到不貪不嗔
因為可能也無所求 自然欲望就很少
生活起居 食衣住行也大概都不用煩腦
更新 3: 但以一個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講似乎很難做到這樣???
請問釋大懺法師 我講的這樣對嗎
還是以佛教中的三寶去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嗎?
我是對佛法的朦懂者
希望能多瞭解
追蹤 5 個解答 5 檢舉不當使用
最佳解答: 請問佛陀悟道
祂到底悟出什麼來???
佛陀尋找解脫生老病死之藥,親身實驗經歷世間最高的善法→四禪八定,能夠存活八萬四千大劫的最樂的境界;當擁有享用世間極樂之境之時,瞋心是不會生起的;但是再長的時間也有終止的時候,因為想要長生不老病死的事情竟然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事實。
於是佛陀又嘗試到最苦的另一端,每天吃一手掌的食物,差一點沒餓死,貪心暫時不生起;但想要用吃完所有苦的方法,就能達到不老病死苦的事情也是徒勞無功、無法實現的。
以上二個方法是佛在世時,印度很多宗教哲學的主要思想代表之一。
經過六年的努力,佛陀終於發現自然界的緣起法則是生命的實相;
如實實驗實證生老病死的原因,與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。
佛陀發現生命(法→存在的原素或五蘊身心)與境界(六塵)接觸時,此一生命會起喜歡與不喜歡;喜歡時就會去取用或多取用(貪取),不喜歡時就會去排斥或多排斥(瞋取);生命的因於是造作了(由一組一組因緣造作而來的),所以稱它為存在的內容(行蘊),這是存在的真正原因→不斷變化且繼續存在一段時間(剎那剎那變異而且異蘊相續),包括此五蘊壞死再依存在的內容生起另一五蘊身心。
當五蘊身心的不再貪取或瞋取時,無量無邊的因,都因為失去助緣而不現前生起,存在的條件消失,這一期五蘊身心消失,不再有下一期生命生起,就變成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了。
佛陀親自實驗體證悟出以上的真理實相。
我知道牠是佛教的創始者
那還沒有佛教之前
難道就沒有佛了嗎???
佛的定義是無師自悟真理,沒有佛教之前是沒有佛。但是如果定義為教主的話,教主不就是他的信徒的佛了嗎 ?
請參考
佛陀與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
http://users3.jabry.com/dhamma123/buddha_india.htm
又或者人人都是佛
都是菩薩
可以幫我解達一下後來佛教的分枝嗎
特別有關中國到達摩禪宗的關係
以至到現代的聖嚴法師 西藏達賴喇嘛
謝謝 有問題我會在補充
人人都是佛(可以達到的境界)都是菩薩(多少可以利益眾生)這多少有鼓勵眾生的說法。
佛教傳到中國的來龍去脈整個故事,若能縮小題目範圍就比教較能說明清楚
2009-08-31 08:13:16 補充:
佛陀也是以凡人為何生存的問題去悟道
去瞭解生老病死 雖然他貴為王子
但他還沒悟道成佛之前 一樣要受生老病死的折摩
請問大概是這樣嗎???
是的~為了解決老病死的問題
所以他才去尋求解脫之法?
是的~尋求解脫之法~他找到了解脫之法並且無私地與世人分享
但以現代的人來講真的可以做到不貪不嗔嗎???
是很難很難~但不是做不到的目標
佛陀唯說調伏欲貪~請參考全文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hammachanda_1
2009-08-31 09:10:24 補充:
因為人的本能畢境是為了要生存
畢竟釋迦牟尼是古代人 我覺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生活條件和現代比差很多
因為我不是出家人 我覺得可能出家人比較容易做到不貪不嗔
是要出家才能做到不貪不嗔~從減少貪嗔下手~一步一步減輕貪嗔
因為可能也無所求 自然欲望就很少
生活起居 食衣住行也大概都不用煩腦
食衣住行不用煩惱是有福報的人~一般人不少為衣食而忙
2009-08-31 09:22:24 補充:
但以一個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講似乎很難做到這樣???
現代的人生活享受方便是要付代價的
還是以佛教中的三寶去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嗎?
佛教以慧為主~慧即法財~法財即對真理實相的了解~觀念建立與實驗親證~宜以追求法財則免疲憊退了道心
2009-08-31 09:30:40 補充:
建立正確的觀念比強化自己的信念牢固很多~因為建立正確的觀念的喜樂是非常穩健持久正向不退~祝福你
這裡有正確的觀念的詳細描述
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535.htm
佛陀的啟示
2009-08-31 10:00:54 補充:
釋迦牟尼佛悟道與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
請參考
2009-08-31 10:01:37 補充:
http://users3.jabry.com/dhamma123/buddha_india.htm
草悟道,台中草悟道,悟道的境界,悟道法師,永一霖,善歌悟道,悟道遇見,如何悟道
關於釋迦牟尼悟道問題
請問佛陀悟道
祂到底悟出什麼來???
我知道牠是佛教的創始者
那還沒有佛教之前 難道就沒有佛了嗎???
又或者人人都是佛 都是菩薩
可以幫我解達一下後來佛教的分枝嗎
特別有關中國到達摩禪宗的關係
以至到現代的聖嚴法師 西藏達賴喇嘛
謝謝 有問題我會在補充
更新: To 釋大懺法師
依您的解釋 佛陀也是以凡人為何生存的問題去悟道
去瞭解生老病死 雖然他貴為王子
但他還沒悟道成佛之前 一樣要受生老病死的折摩
請問大概是這樣嗎???
所以他才去尋求解脫之法?
但以現代的人來講真的可以做到不貪不嗔嗎???
更新 2: 因為人的本能畢境是為了要生存
畢境釋迦牟尼是古代人 我覺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生活條件和現代比差很多
因為我不是出家人 我覺得可能出家人比較容易做到不貪不嗔
因為可能也無所求 自然欲望就很少
生活起居 食衣住行也大概都不用煩腦
更新 3: 但以一個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講似乎很難做到這樣???
請問釋大懺法師 我講的這樣對嗎
還是以佛教中的三寶去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嗎?
我是對佛法的朦懂者
希望能多瞭解
追蹤 5 個解答 5 檢舉不當使用
最佳解答: 請問佛陀悟道
祂到底悟出什麼來???
佛陀尋找解脫生老病死之藥,親身實驗經歷世間最高的善法→四禪八定,能夠存活八萬四千大劫的最樂的境界;當擁有享用世間極樂之境之時,瞋心是不會生起的;但是再長的時間也有終止的時候,因為想要長生不老病死的事情竟然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事實。
於是佛陀又嘗試到最苦的另一端,每天吃一手掌的食物,差一點沒餓死,貪心暫時不生起;但想要用吃完所有苦的方法,就能達到不老病死苦的事情也是徒勞無功、無法實現的。
以上二個方法是佛在世時,印度很多宗教哲學的主要思想代表之一。
經過六年的努力,佛陀終於發現自然界的緣起法則是生命的實相;
如實實驗實證生老病死的原因,與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。
佛陀發現生命(法→存在的原素或五蘊身心)與境界(六塵)接觸時,此一生命會起喜歡與不喜歡;喜歡時就會去取用或多取用(貪取),不喜歡時就會去排斥或多排斥(瞋取);生命的因於是造作了(由一組一組因緣造作而來的),所以稱它為存在的內容(行蘊),這是存在的真正原因→不斷變化且繼續存在一段時間(剎那剎那變異而且異蘊相續),包括此五蘊壞死再依存在的內容生起另一五蘊身心。
當五蘊身心的不再貪取或瞋取時,無量無邊的因,都因為失去助緣而不現前生起,存在的條件消失,這一期五蘊身心消失,不再有下一期生命生起,就變成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了。
佛陀親自實驗體證悟出以上的真理實相。
我知道牠是佛教的創始者
那還沒有佛教之前
難道就沒有佛了嗎???
佛的定義是無師自悟真理,沒有佛教之前是沒有佛。但是如果定義為教主的話,教主不就是他的信徒的佛了嗎 ?
請參考
佛陀與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
http://users3.jabry.com/dhamma123/buddha_india.htm
又或者人人都是佛
都是菩薩
可以幫我解達一下後來佛教的分枝嗎
特別有關中國到達摩禪宗的關係
以至到現代的聖嚴法師 西藏達賴喇嘛
謝謝 有問題我會在補充
人人都是佛(可以達到的境界)都是菩薩(多少可以利益眾生)這多少有鼓勵眾生的說法。
佛教傳到中國的來龍去脈整個故事,若能縮小題目範圍就比教較能說明清楚
2009-08-31 08:13:16 補充:
佛陀也是以凡人為何生存的問題去悟道
去瞭解生老病死 雖然他貴為王子
但他還沒悟道成佛之前 一樣要受生老病死的折摩
請問大概是這樣嗎???
是的~為了解決老病死的問題
所以他才去尋求解脫之法?
是的~尋求解脫之法~他找到了解脫之法並且無私地與世人分享
但以現代的人來講真的可以做到不貪不嗔嗎???
是很難很難~但不是做不到的目標
佛陀唯說調伏欲貪~請參考全文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hammachanda_1
2009-08-31 09:10:24 補充:
因為人的本能畢境是為了要生存
畢竟釋迦牟尼是古代人 我覺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生活條件和現代比差很多
因為我不是出家人 我覺得可能出家人比較容易做到不貪不嗔
是要出家才能做到不貪不嗔~從減少貪嗔下手~一步一步減輕貪嗔
因為可能也無所求 自然欲望就很少
生活起居 食衣住行也大概都不用煩腦
食衣住行不用煩惱是有福報的人~一般人不少為衣食而忙
2009-08-31 09:22:24 補充:
但以一個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講似乎很難做到這樣???
現代的人生活享受方便是要付代價的
還是以佛教中的三寶去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嗎?
佛教以慧為主~慧即法財~法財即對真理實相的了解~觀念建立與實驗親證~宜以追求法財則免疲憊退了道心
2009-08-31 09:30:40 補充:
建立正確的觀念比強化自己的信念牢固很多~因為建立正確的觀念的喜樂是非常穩健持久正向不退~祝福你
這裡有正確的觀念的詳細描述
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535.htm
佛陀的啟示
2009-08-31 10:00:54 補充:
釋迦牟尼佛悟道與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
請參考
2009-08-31 10:01:37 補充:
http://users3.jabry.com/dhamma123/buddha_india.htm
草悟道,台中草悟道,悟道的境界,悟道法師,永一霖,善歌悟道,悟道遇見,如何悟道
請點下圖即可進入網站看更詳細資料
免費又好玩的網頁遊戲
免費交友網站
優質商品推薦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